2025-02-24 05:01:39
pSznSpZiGTMhDbJz
每经记者 杜蔚 每经编辑 魏官红
随着冰雪季的到来,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冰雪热潮。
前不久,某企业为给南方游客留票而禁止员工去“尔滨”的冰雪大世界游玩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,随后公司展开的危机公关迅速让冰雪经济成为市场焦点。《2025年~2030年中国冰雪产业专题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评估报告》预计,2024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达到9700亿元,2025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。
在万亿元级的冰雪产业蓝海下,市场新的增长点何在?如何变“流量”为“留量”,让冰雪经济的热度持久不散?“‘核心吸引物’是我们能否做出爆款冰雪项目的重要支撑点。”成都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勇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(以下简称NBD)采访时指出,我国冰雪资源丰富,关键在于如何吸引游客,行业需要研究和解决标志性产品的问题。
早在2007年,杨建勇就进入我国著名的滑雪胜地西岭雪山工作,在持续关注行业的17年间,他对南方市场如何做好冰雪经济有着深刻的洞察。在杨建勇看来,从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到成都的西岭雪山,冰雪经济已经不再是北方的专利。
谈冰雪经济:现在全国冰雪“燃”起来了
NBD:回溯2024年的冰雪旅游市场,让您印象最为深刻的事件是什么?
杨建勇:哈尔滨成了“尔滨”,冰雪大世界、南方小土豆等热词深入人心,此前的“退票”风波在园区连夜整改的系列措施和当地政府的现场督导下,迅速化解。哈尔滨这座工业城市在2023年底到2024年初,不到一个月时间,就成为全国最火热的冰雪旅游胜地。
冰雪大世界已经有20多年历史了,之前一直不温不火,但今年其危机公关做得非常好,把全区带火了,成为文旅界的“顶流”。
NBD:您认为冰雪大世界对我国整个冰雪市场有何启示?
杨建勇:作为行业标杆,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冰雪旅游项目必须有一个标志性的产品来做支撑。比如,“大冰滑梯”出圈带火了整个冰雪大世界主题公园,有人为体验冰滑梯排队六七个小时。
我国冰雪资源丰富,从河北到内蒙古,到新疆,再到东三省,关键是怎样吸引到游客。所以,行业需要去研究和解决自身标志性产品的问题,即“我用什么样的、最核心的吸引物,去引来更多游客”。“核心吸引物”就是我们能否做出爆款冰雪项目的重要支撑点。
NBD:为何这些年,冰雪经济时不时就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话题?
杨建勇: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,冰雪市场相对淡了两年。2024年,官方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冰雪经济发展的政策和鼓励措施,让冰雪经济再一次火了起来。其实,在2024年初,我们业内都认为“尔滨热”只是带动了当地,并没有带动整个大的冰雪经济,但从去年底到今年初,大家都很明显地感觉到,全国冰雪都“燃”起来了。
NBD:请您谈谈我国当前冰雪市场整体的发展情况?
杨建勇:实际上,从旅游时间段上来说,每年11月到次年3月这5个月的时间,我们整个旅游市场上只有一个主题——海岛游。避寒的海岛游目前已经做得非常好了,而冰雪游并未成为众人冬季旅游的首选。所以,在多年来的旅游板块中,冰雪游是缺失的天博·tb体育官网入口。冬季的旅游市场如果能实现海岛游和冰雪游并驾齐驱,那么将为行业注入强大的生命力。
谈市场竞争:大区域“缺少”西南市场
NBD:据您观察,近些年,南方城市的冰雪经济总体发展情况如何?
杨建勇:不温不火。大家对冰雪经济的认知主要还是在北方。南方冰雪市场的规模效应还不够。虽然现在成都及成都周边也建了一些滑雪场,但是规模都不大,每个场地的承接能力也不强,大多数日均接待能力只有两三千人。西岭雪山是当地最大的、接待能力最强的冰雪园区,每天的承接能力为1万多人。
规模性之外,南方的冰雪产业链条也比较缺失,比如冰雪装备的研发、人才培养等。必须将整个配套做好,才能补齐整条产业链。
NBD:与具备“先天优势”的北方相比,南方应该如何发展冰雪经济?
杨建勇:南方的冰雪经济很难做,主要是气候原因,冷的(时间)晚、不够冷,让行业极具挑战性。但是我们南方也有自己的优势,以四川成都为例,距离广东、广西等更加南方的城市,距离短。其次,西岭雪山的气温基本在零摄氏度上下,其寒冷程度比哈尔滨、新疆等北方地区要好很多,更适合南方游客。所以,尽管在南方做冰雪经济难度很大,但我们也拥有特别好的机会。2024年11月开园到现在,我们已经接待了从泰国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等地来的1000多位东南亚游客。
NBD:在您看来,我国冰雪市场的竞争程度如何?西岭雪山能否脱颖而出?
杨建勇:现在的竞争非常激烈。我们在积极响应“北雪南移”的过程中发现,整个冰雪经济大区域里,东北、华北、西北都比较成熟,唯独缺少西南地区。现在,我们正力图补齐冰雪经济的西南区板块。
西岭雪山是中国较早开设滑雪场的景区,到现在已经25年了,在最初的10多年里,我们几乎没有竞争对手。但是现在,我们周边的戏雪场、滑雪场差不多有17家。这势必会对西岭雪山形成分流,不过,这也是件很正常的事情。但我们始终要坚持的是,如何把行业龙头的作用发挥得更强。从目前整体的运营状况来说,停车场、酒店、雪道等各种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,西岭雪山都处于南方冰雪经济的前三名。 NBD:作为国内知名滑雪胜地,近年来西岭雪山的游客接待量如何?护城河是什么?
杨建勇:冰雪项目只是西岭雪山的一部分,我们每年的接待期大致为4个月,总游客接待量在50万人左右。差异化,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。比如,游客也可以选择在九寨沟看雪,但是九寨沟18时就关门了,所以,西岭雪山有独树一帜的夜游产品“夜滑雪”,我们将冰雪的另外一面呈现给大众。
同时,我们还是在走一个小的切口的专业化道路。传统意义上,大家会去比拼雪道有多长、雪道的落差有多大,但事实上,这些在南方很难实现。所以我们选择避开短板,去找“技巧性”的突破口。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,我们拿到的奖牌背后,其实就是冰雪项目技巧的充分展现。因此,我们打造了具备专业性的“地形公园”,希望能吸引更多追求、想体验技巧类滑雪的游客。
谈行业趋势:进入“大鱼吃小鱼”阶段
NBD:据您观察,冰雪经济为地方带来了哪些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?
杨建勇:冰雪经济在带动地方住宿业、餐饮业以及就业等方面,均能产生较大影响。以西岭雪山为例,现在整个沿线,从花水湾到西岭雪山的区域,不算大邑县城,酒店床位数已经超过1万个。同时,沿线还有老百姓开设的民宿客栈、农家乐、餐饮馆等,给他们带来的直接增收非常明显。再举个小小的例子,西岭雪山周边卖小孩玩的滑雪板、雪夹这两项产品,一年至少可以卖到2000万元。因此,冰雪经济可以视为地方增收的“新引擎”。
NBD:您如何看待冰雪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?未来几年,市场又将呈现哪些趋势和变化?
杨建勇:冰雪经济一定会呈现出很强的增长趋势。正如当前,大众关注它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于市场需求,在整个冬季4个月至5个月的时间内,冰雪旅游市场有巨大的需求。而游客的需求决定了这个市场的上限可以再提高,我认为做到海岛游三分之二的规模,是完全没有问题的。
接下来,我认为行业将步入“大鱼吃小鱼”的阶段,会形成一些更强的集团化运营的冰雪集团。而小的雪场,存活的可能性将越来越低。我们目前也打算以成都为原点,向阿坝,甚至雅安、甘孜等地区扩散,做一些突破性的投资或并购。将这些冰雪资源再做进一步整合,形成一个大的区域的营销概念。
我们还在考虑打造一条冰雪旅游线路,未来会有3个到5个冰雪项目,它们都有各自特点。如果想让广东游客专门来西岭雪山玩,也许他们选择的可能性并不高,但如果这些游客是来温度更适宜的四川体验冰雪旅游的,那我们势必会成为他们的目的地。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把南方的冰雪经济完全做起来。而对比贵州、云南等地,成都是南方城市里,最有望实现以中心城市为冰雪旅游目的地的胜地。
每经记者 黄宗彦 每经编辑 杨夏
在2024年召开的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(COP29)上,一项备受瞩目的资金目标决议草案获得通过:发达国家承诺到2035年前每年至少提供30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给发展中国家缔约方,以助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,这一承诺相当于每年提供约2.18万亿元人民币的支持。
全球气候资金承诺的落地,意味着国际社会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,也进一步为ESG投资领域带来了广阔的空间,促使投资者更加关注环境、社会和治理因素在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,推动资本向更加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方向流动。
那么,当前我国ESG基金市场表现几何?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根据Wind“纯ESG基金”板块,从中再选取名称含“ESG”或“可持续发展”,并且只保留A份额的产品进行统计。结果显示,从规模和新增基金数量来看,我国纯ESG基金同比均有所下滑,为近3年最低;从收益率来看,2024年平均收益率为10.28%,同比大幅提高(2023年为-10.51%),但是涨幅低于沪深300及三大盘指数。
对此,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分析表示,关于基金规模减少,一方面是受市场大环境影响,不少资金都投向国债;另一方面是受“新三样”(电动汽车、锂电池、光伏)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业绩不佳,进而影响基金收益所致。
他进一步指出,ESG基金倾向于投资绿色产业,但这些产业的表现并不总是优于其他行业。为了提高ESG基金的吸引力,需要将ESG因子转变为一个能够带来收益的增强型投资工具,并通过综合ESG的评级结果来选股,让ESG因子真正能发挥作用。
商道融绿ESG研究经理季江雨博士认为,ESG投资注重长期表现,如果拉长5年或更长时间,ESG基金表现不错,统计显示比一些基金指数,甚至沪深300指数都更稳健。
纯ESG基金规模缩水
Wind数据显示,2024年度纯ESG基金存续数量为42只,新发行基金7只,但相比2023年新发行数量减少1只;而2022年新发行数量为13只,因此2024年新发行数量为近3年最低。
此外,纯ESG基金总规模也进一步下降,为112.18亿元,相较2023年的117.3亿元减少5.12亿元,同比降幅为4.5%天博TB SPORTS。2022年纯ESG基金规模为134.82亿元,因此2024年规模亦为近3年最低水平。另外,有13只基金规模在5000万元及以下,徘徊在清盘边缘。
施懿宸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关于基金数量和规模的逐年下降,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基金,近两年规模都在减少,许多资金转向购买国债。因此,ESG基金也受到了影响。
另外,过去几年绿色投资的市场表现有所波动,比如2021年市场表现良好,但2022年和2023年表现不佳,这可能与市场环境有关。尤其是2022年,国际局势变化影响了能源供应。2021年是新能源股票的高峰年,不少新能源相关的公司股价都达到高点。但随后出现了短期产能过剩和贸易壁垒,导致新能源赛道,特别是光伏行业过度“内卷”。
“尽管投资双碳目标和方向是正确的,但短期内产能过剩并且出口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导致产业失衡,影响了股价和ESG基金表现,进而导致规模减小。”施懿宸说。
商道融绿ESG研究经理季江雨博士持相同观点。他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分析称,ESG基金数量和规模下滑,其实是在当下的股票市场环境下,各类基金发行和规模都有影响,这并不能说明ESG基金本身表现不佳。“ESG投资注重长期表现,如果拉长5年或更长时间,ESG基金表现不错,我们的统计比沪深300和一些基金指数更稳健。”
从收益来看,2024年纯ESG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0.28%,较2023年全年收益率(-10.51%)大幅上升。但是跑输沪深300(上涨14.68%),也低于上证指数(12.67%)。
在季江雨看来,去年沪深300的高红利股票风格凸显,因为国债利率持续走低,资产荒背景下,估值很低但分红较高且稳定的银行大涨。而ESG基金并不一定配置这么多的红利股票。需要拉长时间,看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情况。
实际上,这也再次印证前述的观点,ESG基金青睐绿色、低碳的主题产业,容易受政策和周期影响,并非真正严格意义上利用ESG因子进行选股。
指数型产品表现较优
从投资类型来看,指数型基金表现优于主动型,二者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2.31%和8.75%。而且,前述提到的新发行的7只基金中,有4只是指数型。这一数字在2023年仅为2只(2023年新发行8只纯ESG基金产品)。
这是否说明,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,指数型产品更具优势?
在施懿宸看来,指数型基金数量增多,这是市场逐渐成熟的标志。因为指数型基金透明度更高,不管是在收益还是分红,都要高于行业主题的主动型产品。因此,在欧美等成熟市场,投资指数型产品的比例很高,比如标普500ETF、纳斯达克100ETF、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等。
资料显示,巴菲特曾于2007年发起过“巴菲特赌约”,挑战华尔街的对冲基金经理,赌约即是看在2008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的十年间,一个低成本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(S&P 500index fund)的表现是否会超过任何对冲基金组合的表现。结果巴菲特最终赢下赌约,标普500指数基金收益完胜挑战者的投资组合。
季江雨认为,指数型投资基金管理费低,策略更清晰,容易跟客户解说。A500等宽基指数发行带动指数投资发展。而全球范围内2024年全球指数被动投资规模首超主动投资,主动管理规模大幅流失。这是时代的潮流。
施懿宸认为,ESG主题指数型基金往往不偏向某个行业,在去年的行情下,收益明显高于组合中绿色主题占比较多的ESG主题主动型产品。以表现较好的工银瑞信中证180ESGETF为例,前十大重仓股中,银行股占6个。
“总的来说,基金规模大小取决于收益水平。因此,为了提高ESG基金的吸引力,需要将ESG因子转变为一个能够带来收益的增强型投资工具,并通过综合ESG的评级结果来选股,让ESG因子真正能发挥作用。比如银行股,虽然不是绿色产业,但是ESG评级水平普遍都比较高。”施懿宸表示。
封面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